小相菊花

原產地河南
鞏義市稽含園菊花種植專業合作社

- 產地市縣: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
- 產品大類:種植業類
- 產地小類:花卉類
- 地標證書編號:AGI01029
- 地標認證時間:2012
- 品質特點:著黃色、圓形分辨、粒小味清香、帶甘苦
- 地理標志分類: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
- 地標批準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1870號
- 地標批準時間:2012年12月7日
產品介紹

早在漢朝《神農本草經》就有記載:“菊花久服能輕身延年”?!段骶╇s記》:“菊花舒時,并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爱敃r帝宮后妃皆稱之為“長壽酒”,把它當作滋補藥品,相互饋贈。這種習俗一直流行到三國時代?!笆袢硕喾N菊,以苗可入萊,花可入藥,園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藥肆”。從這些記載看來,中國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藥用為目的的。
這種獨特的菊花屬種,只生長在河南省鞏義市魯莊鎮小相村路西及附近的小范圍區域內。小相村坐落在魯莊鎮南部,與趙城相距約2公里,可隔溝而相望。據考證,小相村在春秋時期名謂“胥靡邑”。清《鞏縣志》有載:“胥靡邑近滑城……今鞏地近滑者有曰蕭相者,胥靡轉音也?!鼻迩 顿葞熆h志》也曾記載:“顧祖禹在《方輿紀要》中注,胥靡在縣(偃師)南三十里?!笔穼W家童玨注:“胥靡近滑城,今滑城在鞏偃界上?;菛|地盡入鞏,則胥靡當在鞏。今鞏地近滑城有曰蕭相者,胥靡轉音也?!?br> 胥靡的原意是古代對一種奴隸的稱呼,也作縃靡,因被用繩索牽著強迫勞動故名。邑,則是古代對小城或鎮的稱呼?!榜忝医恰?,也可理解為這里在春秋時期是費滑之國管理奴隸或羈押犯人的國家機關所在地。又傳,西漢初年,漢丞相蕭何曾路過此地并在此歇馬住宿,村名遂改為蕭相莊,明朝時一度稱“小斜莊”,清朝改為蕭宿莊,民國又稱蕭相,后演變為小相。
而具有獨特功效的小相菊花,就生長在小相莊。出生于鞏縣(古桑林、毫丘)今魯莊鎮的嵇含,是世界上第一位植物學家。他一生培植各種名貴藥材百余種,野生植物千余種,在發現了小相菊花后,對這種生長在獨特區域的甜菊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終發現只有在特定地質、水分和區域,才能生長出具備神奇功效和性味的小相原生態野菊花。具有獨特的產地優勢、性味區界極強、只有(古桑林鎮)小相村這片神奇的獅仙之地能生長出這樣神奇的野生菊花茶,被這位本鄉的植物學家嵇含列入書中,特注:食茶兩用也。

生態環境

1. 土壤地貌情況:小相菊花地處鞏義、偃師、登封三市交界處(東臨嵩岳鳳凰山、西瞻古都洛陽城、南依軒轅少林等、北瀕伊洛與黃河),地勢東高西低,區域內土地為揭土類的黃土、土層深厚、土地養分為有機質。土嶺陰背陽合錯落分布,適應菊花花生長條件。
2. 水文情況:小相菊花種植區,年均降水量590cm,雖然不是非常充沛。但年降水量的大小與菊花年生長的動態變化相一致。對菊花的生長發育非常有利。
3. 氣候情況:小相菊花種植區屬暖溫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水集中,氣候溫暖,四季分明,生態環境獨特。
日照:年日照時數為2342小時,是河南省日照時數較多的地區。日照率全年平均53%,全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17.47千卡/平方厘米,其中光合有效輻射總量為57.55千卡/平方厘米,光合有效輻射量最大的時期,正是氣溫最高,降水量最多的時期,非常有利于菊花光合產物的累積。
溫度:年平均氣溫14.6℃,7月最高為27.3℃,1月最低為0.4℃,≥10℃的有效積溫為4730.3℃,歷年平均無霜期234天,對菊花的生長發育非常有利。
濕度: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63%。3—4月菊花剛開始發芽生長,相對濕度為58—59%;7—8月菊花旺盛生長期相對濕度為75—78%;10月份以后菊花緩慢生長,相對濕度為67%以下。相對濕度的變化態勢與菊花生長發育的要求相一致,有利于菊花生長。
降水:年降水量583mm,菊花生長期間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90%以上,這樣既有利于菊花的生長,又減少了菊花的灌溉次數,降低了生產成本。

地域范圍

小相菊花農產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為:東經112°84'72"-112°90'67",北緯34°55'64"-34°61'12",該區域東至回魯公路,西至207國道(偃師市府店村東邊),南至趙城村西北,北至虎閣溝。覆蓋南村寨、四合、小相、東莊、趙城村,東西長10公里,南北長2.5公里,面積約3000余畝,年產量600噸。
小相菊花種植區內氣候四季明顯,日照充足,地勢東高西低、土層深厚、水保措施好,生態環境佳,土光、熱,雨等生態條件的變化規律與菊花生長發育規律相吻合。土肥、水、氣優,是生產優質無污染農產品最理想的地域。
“小相菊花明目茶,推廣功效滿天下,春夏秋冬粒粒含,采制工藝更艱難”?!盎∠嗑栈椉丫?、巍巍嵩岳天鑄成、風和目麗長相宜、小相菊花傳美譽”。這是對小相菊花獨特的地質和原生態環境最好的寫照。

品質特性

1. 外在感官特征:鞏義小相菊花著黃色、圓形分辨、粒小味清香、帶甘苦。
2. 內在品質指標:根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對小相菊花的檢測結果顯示:小相菊花含維生素A 123~135IU∕100g,鎂1370~1400mg∕kg,鈣7320~7380 mg∕kg。
3. 安全要求:產地環境必須符合《無公害食品飲用菊花產地環境條件》(NY5120—2002)標準,產品質量也必須符合《無公害食品飲用菊花》(NY5119—2002)標準,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記和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業投入品,推行標準化生產,切實保障小相菊花質量安全。

生產方式

1. 產地選擇與特定要求:小相菊花生長在空氣、土壤、水質無污染,光照充足,土層深厚,水質優良,道路暢通的自然環境中。地下根莖耐旱,最忌積澇,喜地勢高、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在微酸性至微堿性土壤中皆能生長。而以Ph6.2-6.7最好。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的夜溫適于花芽發育。其大氣質量達到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準(GB3095—1982)中規定的一級標準,土壤、水質達到《中國土壤背景值》、《農田灌溉水質量標準》(GB5084—92)中規定的一級標準。符合《無公害食品飲用菊花產地環境條件》(NY5120—2002)的生產栽培環境條件。
2. 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小相菊花葉濃綠,莖通直,高80cm以上,基部半木質化。單葉互生,卵圓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及鋸齒。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一朵或數朵簇生。
3. 生產過程管理:
①栽植
多年生草本,高25-100 cm。根莖粗厚,分枝,有長或短的地下匍匐枝。莖直立或基部鋪展?;~脫落;莖生葉卵形或長圓狀卵形, 長6-7 cm,寬1-2.5 cm,羽狀分裂或分裂不明顯;頂裂片大,側裂片常2對,卵形或長圓形,全部裂片邊緣淺裂或有鋸齒;上部葉漸??;全部葉上面有腺體及疏柔毛,下面灰綠色,毛較多,基部漸狹成具翅的葉柄;托葉具鋸齒。頭狀花序直徑0.5-5 mm,在莖枝頂端 排成傘房狀圓錐花序或不規則的傘房花序;總苞直徑0.5-5 mm;總苞片邊緣寬膜質;香狀花黃色,雌性;盤花兩性,筒狀。 瘦果全部同形,有5條極細的縱肋,無冠狀冠毛?;ㄆ?-10月。 生於山坡草地,灌叢,河邊水濕地,海濱鹽漬地及田邊、路旁。本種為多型性的種,在形態特征上有極大的多樣性。
栽植時間:4月下旬—5月上旬。
生產栽培環境條件:《無公害食品飲用菊花產地環境條件》(NY5120—2002)
栽植方法:栽植密度依立地類型、水肥條件。按行株距均為50 cm分株挖穴栽種,穴深13—16cm,穴直徑大小視種根大小而定,每穴1—2株,栽后澆水。栽的時間要掌握好,過早,根嫩易斷,氣溫低,生長慢;過晚則溫度高,成活率低,分枝少,產量低。
②土肥水管理
土壤管理
菊花緩苗期結束后,土壤管理即以中耕除草為主。中耕松土可增加土
壤通氣透水性,促進植株根系的生長發育。注意中耕深度,在不傷害根系的前提下可適當深耕,待根系發達后宜淺鋤,以免傷根。
中耕除草:園地除草宜做到“三除”,即“除早、除小、除盡”,以此降低雜草對養分、水分等的消耗。
施肥
追肥常用種類有腐熟的萊餅、豆餅或餅肥水,各類化肥如尿素、硫酸銨及復合化肥等。
施肥量:禽糞用量為總基質的10%左右,豬糞干可占到20%,骨粉可占總量的0.5%,硝酸鉀0.5kg/㎡,硝酸銨0.5kg/㎡?;蕬c基質均勻混合并堆制1~2個月,使之充分融合。
施肥時期:優質農家肥與磷、鉀肥混合后,在采果后秋施(10月份),挖深、寬40cm—50cm的環形溝(或對向溝、放射溝)施入;在開花前的4月中旬、果實速生期(來年頭茬花芽分化前期)的6月下旬,用尿素和三元素復合肥追肥各一次;7月中旬以前可用磷酸二氫鉀和微量元素進行葉面施肥;各種肥料在采果前(9月中旬)2個月停止使用。
水分管理:6~8月份平均每天澆一次,9~lO月份平均每兩天澆一次。具體應視天氣情況靈活調整。
空氣相對濕度:苗期80~90%;營養生長期60~70%;花期50~60%。
③打頂。
打頂可抑制徒長,使主莖粗壯,減少倒伏,并使菊花分枝多,增加花蕾,提高產量,打頂的時間可根據種植的早晚和枝條的長度而靈活掌握,一般菊花一生打頂3次,第一次在“芒種”前后,植株高20cm以上時,選晴天摘除主干頂芽,使其高矮一致,促側枝生長,個別不足20cm的可等它長高后再打頂;第二次在“小暑”前后摘除第一次打頂后長出的長20cm以上的側枝頂芽,促更多分枝生長;第三次在“秋分”前進行,促其多結花。
④病蟲防治。
防治原則。
堅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防治為基礎,提倡生物防治,科學運用化學防治技術。
病蟲草害。
菊花黑斑病。
菊花黑斑病又稱褐斑病,菊花栽培區都有發生,病葉枯焦,影響植株生長和開花。除危害菊花外,還危害菊花、甘菊、除蟲菊、雛菊等菊科植物。
癥狀。病害先從接近地面的葉片開始,然后向上發展。病葉初期產生黑色小斑,然后擴大成圓形的斑塊或其他形狀的病斑,后期中央灰黑色,上面散生許多黑色小點即病斑的分生孢子器。
發病規律。病菌在病葉中越冬,次年4-5月發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接觸菊葉片后萌發侵入。一年中從春季到秋季都可發病,秋季遇雨病情更重。受害的程度與植株過密,長時期連栽,地表濕度大,栽培品種易感病等有密切關系。
防治措施。①實行輪作。長期栽種的應避免病菌的積累。②清除病葉、植株殘體,減少侵染源。③藥劑防治。用1%波爾多液噴灑植株。8-9月份發病高峰期可噴施35%代森鋅600-800倍液,或50%滅菌丹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400-8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用藥3-4次,對控制病情蔓延有明顯的效果。
菊花花葉病。
為菊花常見病害,菊花種植區均有發生,有些菊花的發病率高達20%,致使菊花的質量受到很大影響。
癥狀。在栽培菊和野生菊植株上,通常表現為輕花葉或無癥,在某些感病的菊花品種上可以形成較重的花葉癥或壞死斑。此外,有些早期受侵染的植株,后期癥狀不明顯或消失。此病由菊花B病毒(CVB)所致。
發病規律。一般通過汁液、桃蚜、馬鈴薯蚜傳播,種子和土壤不帶病毒。
防治措施。①通過莖尖培養無毒幼苗。②物理防治。發現病毒進行濕熱處理脫毒。③藥劑防治。用25 - 30 ml農用鏈霉素兌水1 kg噴灑病株,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菊花黑銹病。
癥狀。感病初期葉片出現蒼白色的小斑點,逐漸膨大呈橢圓形突起,不久葉背表皮破裂生出成堆的橙黃色粉末,隨風飛散,大面積傳播。隨后葉片上長出暗黑色橢圓形斑點,葉背表皮破裂后又長出黑色粉末,嚴重時自上而下全株染病,致葉片干枯。該病除危害葉片外,還可危害萼片及莖,但莖上的癥狀難以觀察到。
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體在病組織中越冬,次年春天,溫度適宜時則產生夏孢子,借風雨傳播,經葉片氣孔侵入寄主體內。潛育期10 天左右。發生侵染的適宜溫度為16℃-27℃,低于6℃或高于31℃均不能發生侵染。減少澆水次數和澆水量,對抑制夏孢子的萌發和侵染都有重要作用。
防治措施。①及時摘除病葉和清除重病病株,并集中銷毀。②盡量將菊花栽植在深厚肥沃和排水通風良好的砂質壤土中,加強排水管理,促進菊花生長,提高抗病能力。③新栽菊花盡可能換新土,避免連作。不換土時,盆內入新土要進行消毒處理。④藥劑防治。發病期間,可噴15%粉銹靈800倍液,1∶1∶200波爾多液或20%萎銹靈乳油200倍液,每隔10-15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菊花葉枯線蟲病。
葉枯線蟲病屬世界性病害,主要危害菊花葉片,也能侵染花蕾和花,是菊花的重要病害之一。除危害菊花外,還危害翠菊、金光菊、大麗菊等花卉植物。
癥狀。菊花受侵染后很快葉色變淡,并有淡黃到黃褐色斑點,隨著感染部位的擴大,葉片上呈現特有的三角形褐斑,或為葉脈所限制而形成其他形狀的壞死斑塊,最后葉片卷縮、凋萎,并沿莖稈下垂,植株受害嚴重時花不發育,即使開花也長得細小、畸形,植株葉形萎縮?;ㄆ魇芎蠡ㄗ冃?,花芽、花蕾干枯或退化。
發病規律。菊花葉枯線蟲具有寄生多種野生植物的能力,能長期生活在病株或病殘體上,甚至在極小的殘葉上,還可在土壤中存活6 - 7個月,線蟲借助雨水和灌溉水及有病的葉、花、莖插條傳播。通過氣孔侵入后,整個發育周期在被害組織內完成。潛育期約為14 天,只要溫度、濕度適宜,全年都可繁殖,在足夠的濕度和22 ℃ - 25 ℃適宜范圍期間,整個發育階段都有很大的活動性。
防治措施。①清除病株、病殘體,避免連作或使用帶毒土壤繁殖幼苗。工具、花盤也要徹底消毒。②露地栽培時,要盡量避免植株噴水,以減少飛濺傳播。③溫室栽植時,用40%甲醛30倍液薰蒸溫室,密閉24 小時,通風后方可使用。④病區的菊苗高達10 - 15 cm時,可使用凡士林或其他藥劑在頸上套環,2 - 3 天取下,以防止線蟲從土壤爬上葉片和生長點危害??蓪χl進行消毒處理,用50 ℃溫水處理10 min,或55℃溫水處理5 min,能有效減輕病毒傳播。⑤病區的土壤要在種植前,選用氯化苦、福爾馬林、二溴乙烷等進行土壤消毒。
4. 產品收獲及產后處理要求。收獲時將花連所在的枝從分權處割下或剪下,扎成小把,以利陰干;或直接剪取花頭。隨即加工。11月上旬,視花絕大部分進入適宜采收期時,選晴天下午連花枝一起割下,分2—3次割完,掛搭好的架上陰干。全干后剪下干花。將收獲的鮮菊花置蒸籠內(鋪厚度約3厘米)蒸4—5分鐘,取出放竹簾上曝曬,勿翻動。曬3天后可翻1次,曬6—7天后,堆起返潤l—2天,再曬l一2天,花心完全變硬即為全干一般5公斤鮮花能加工1公斤干貨。菊花畝產干品100—150公斤。以花序完整、身干、顏色鮮艷、氣味清香、無梗葉、碎瓣、無霉變者為佳。
5. 生產記錄要求。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設專人做好以下記錄:生產地點、農產品名稱,土壤耕作,施肥名稱、方式、時間、施肥量,施用農藥方式、名稱、時間、施藥用量,產品收獲、倉儲、銷售等項目的日期、方式、數量等。

包裝規范

1. 分級:小相菊花一般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3個等級。一級花苞直徑4mm~5 mm,顏色形態自然。二級花苞直徑2mm~3mm,顏色形態自然。三級花苞直徑0.5mm~1mm,顏色形態自然。
2. 包裝:包裝主要采用袋式包裝,包裝材料必須符合國家強制性技術規范要求。產品有明確標簽,內容包括:產品名稱、商標、產品執行標準、生產者及詳細地址、凈含量及包裝日期。要求字跡清晰、完整、準確。
3. 標識:小相菊花劃定的地域保護范圍內的菊花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小相菊花農產品地理標志,須向小相菊花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并按照相關要求規范使用標志,在其產品包裝上統一使用“小相菊花”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準方法。
4. 貯藏:在避光、常溫、干燥和有防潮設施的地方貯藏。貯藏設施應干燥、清潔、通風,無蟲害和鼠害。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易發霉、發潮、有異味的物品混存。若進行倉庫消毒、熏蒸處理所用藥劑應符合國家食品衛生安全的規定。
5. 運輸:運輸工具應清潔、干燥、衛生、無異味、無污染,運輸過程中應防止日曬、雨淋,通風散熱工作,嚴禁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裝混運。

產品百科
小相菊花,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小相菊花原產于魯莊鎮小相村、休水河岸,地勢東高西低,土嶺陰背陽合錯落分布,黃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適宜菊花生長。小相菊花是野生黃菊花中食(茶)藥用的一支優良品種,其性味甘甜,著黃色、圓形分瓣、粒小味清香、帶甘苦,富含氨基酸、黃酮類、維生素、鈣、鎂等微量元素,具有清熱解毒、護肝明目、活血通絡、養顏益壽之功效。
2012年12月7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準對“小相菊花”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中文名
小相菊花
產地名稱
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
品質特點
著黃色、圓形分辨、粒小味清香、帶甘苦
地理標志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
批準文號
國家農業部公告第1870號
批準時間
2012年12月7日

小相菊花產品特點

  • 感官特征
鞏義小相菊花著黃色、圓形分辨、粒小味清香、帶甘苦。
  • 品質指標
根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結果顯示:小相菊花含維生素A123~135IU/100克,鎂1370~1400毫克/千克,鈣7320~7380毫克/千克。
小相菊花蒙花苷含量達到1.24%,高于一般菊花。
  • 價值功效
據《本草綱目》注,野菊花有清熱解毒、養肝明目、活血通絡、抗疫病、安五臟、潤六肺、舒心健腦、延年益壽等功效。
  • 產品分級
小相菊花一般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3個等級。一級花苞直徑4~5毫米,顏色形態自然。二級花苞直徑2~3毫米,顏色形態自然。三級花苞直徑0.5~1毫米,顏色形態自然。
小相菊花小相菊花

小相菊花產地環境

小相菊花土壤地貌

小相菊花種植區地處鞏義、偃師、登封三市交界處,地勢東高西低,區域內土地為揭土類的黃土、土層深厚、土地養分為有機質,土嶺陰背陽合錯落分布,適宜菊花生長。

小相菊花水文條件

小相菊花種植區年均降水量590厘米,年降水量的大小與菊花年生長的動態變化相一致,對菊花的生長發育有利。

小相菊花氣候特征

盛開的小相菊花盛開的小相菊花
小相菊花種植區屬暖溫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水集中,氣候溫暖,四季分明,生態環境獨特。
日照:年日照時數為2342小時,是河南省日照時數較多的地區。日照率全年平均53%,全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17.47千卡/平方厘米,其中光合有效輻射總量為57.55千卡/平方厘米,光合有效輻射量最大的時期,正是氣溫最高,降水量最多的時期,有利于菊花光合產物的累積。
溫度:年平均氣溫14.6℃,7月最高為27.3℃,1月最低為0.4℃,≥10℃的有效積溫為4730.3℃,歷年平均無霜期234天,對菊花的生長發育有利。
濕度: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63%。3~4月菊花剛開始發芽生長,相對濕度為58~59%;7~8月菊花旺盛生長期相對濕度為75~78%;10月份以后菊花緩慢生長,相對濕度為67%以下。相對濕度的變化態勢與菊花生長發育的要求相一致,有利于菊花生長。
降水:年降水量583毫米,菊花生長期間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90%
以上氣候條件既有利于菊花的生長,又減少了菊花的灌溉次數,降低了生產成本。

小相菊花歷史淵源

西晉文學家及植物學家嵇含生于今鞏義魯莊鎮(古桑林、毫丘),他一生培植各種名貴藥材百余種,野生植物千余種,在發現小相菊花后,對這種甜菊進行了深入研究,最終發現只有在特定地質、水分和區域,才能生長出具備神奇功效和性味的小相原生態野菊花,并將小相菊花列入世界上最早的區系植物志《南方草木狀》中,特注“食茶兩用也”。
2010年,鞏義市稽含園菊花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該社在鞏義市農委的指導下實施標準化生產,種植、采摘、篩選、制作、包裝等過程嚴格按照工藝技術進行。
2012年,小相菊花制茶工藝被列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小相菊花小相菊花

小相菊花生產情況

2000年,鞏義市稽含園菊花種植專業合作社開發種植500多畝小相菊花。
2012年,小相菊花保護區域面積約3000余畝,年產量600噸。
2019年,小相村共種植280畝菊花。

小相菊花產品榮譽

2012年12月7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準對“小相菊花”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2014年、2015年,小相菊花茶連續兩屆獲得上海國際茶文化旅游節茶業、茶鄉旅游博覽會“中國名優茶”金獎。
2019年,“小相菊花”入選2019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晾曬小相菊花晾曬小相菊花

小相菊花地理標志

小相菊花地域保護范圍

小相菊花農產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為鞏義市南村寨、四合、小相、東莊、趙城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2°84′72″~112°90′67″,北緯34°55′64″~34°61′12″。

小相菊花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與特定要求
小相菊花生產基地小相菊花生產基地
小相菊花生長在空氣、土壤、水質無污染,光照充足,土層深厚,水質優良,道路暢通的自然環境中。地下根莖耐旱,最忌積澇,喜地勢高、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在微酸性至微堿性土壤中皆能生長,而以pH6.2~6.7最好。
小相菊花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的夜溫適于花芽發育。其大氣質量達到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準》(GB 3095-1982)中規定的一級標準,土壤、水質達到《中國土壤背景值》、《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 5084-92)中規定的一級標準。符合《無公害食品 飲用菊花產地環境條件》(NY 5120-2002)的生產栽培環境條件。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
小相菊花葉濃綠,莖通直,高80厘米以上,基部半木質化。單葉互生,卵圓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及鋸齒。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一朵或數朵簇生。
(3)生產過程管理
①栽植
晾曬小相菊花晾曬小相菊花
多年生草本,高25~100厘米。根莖粗厚,分枝,有長或短的地下匍匐枝。莖直立或基部鋪展?;~脫落;莖生葉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6~7厘米,寬1~2.5厘米,羽狀分裂或分裂不明顯;頂裂片大,側裂片常2對,卵形或長圓形,全部裂片邊緣淺裂或有鋸齒;上部葉漸??;全部葉上面有腺體及疏柔毛,下面灰綠色,毛較多,基部漸狹成具翅的葉柄;托葉具鋸齒。頭狀花序直徑0.5~5毫米,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圓錐花序或不規則的傘房花序;總苞直徑0.5~5毫米;總苞片邊緣寬膜質;香狀花黃色,雌性;盤花兩性,筒狀。 瘦果全部同形,有5條極細的縱肋,無冠狀冠毛?;ㄆ?~10月。 生于山坡草地,灌叢,河邊水濕地,海濱鹽漬地及田邊、路旁。該種為多型性的種,在形態特征上有極大的多樣性。
栽植時間:4月下旬~5月上旬。
生產栽培環境條件:《無公害食品 飲用菊花產地環境條件》(NY 5120-2002)。
栽植方法:栽植密度依立地類型、水肥條件。按行株距均為50厘米分株挖穴栽種,穴深13~16厘米,穴直徑大小視種根大小而定,每穴1~2株,栽后澆水。栽的時間要掌握好,過早,根嫩易斷,氣溫低,生長慢;過晚則溫度高,成活率低,分枝少,產量低。
②土肥水管理
土壤管理
菊花緩苗期結束后,土壤管理即以中耕除草為主。中耕松土可增加土壤通氣透水性,促進植株根系的生長發育。注意中耕深度,在不傷害根系的前提下可適當深耕,待根系發達后宜淺鋤,以免傷根。
中耕除草:園地除草宜做到“三除”,即“除早、除小、除盡”,以此降低雜草對養分、水分等的消耗。
施肥
追肥常用種類有腐熟的萊餅、豆餅或餅肥水,各類化肥如尿素、硫酸銨及復合化肥等。
施肥量:禽糞用量為總基質的10%左右,豬糞干可占到20%,骨粉可占總量的0.5%,硝酸鉀0.5千克/平方米,硝酸銨0.5千克/平方米?;蕬c基質均勻混合并堆制1~2個月,使之充分融合。
施肥時期:優質農家肥與磷、鉀肥混合后,在采果后秋施(10月份),挖深、寬40~50厘米的環形溝(或對向溝、放射溝)施入;在開花前的4月中旬、果實速生期(來年頭茬花芽分化前期)的6月下旬,用尿素和三元素復合肥追肥各一次;7月中旬以前可用磷酸二氫鉀和微量元素進行葉面施肥;各種肥料在采果前(9月中旬)2個月停止使用。
水分管理:6~8月份平均每天澆一次,9~10月份平均每兩天澆一次。具體應視天氣情況靈活調整。
空氣相對濕度:苗期80~90%;營養生長期60~70%;花期50~60%。
③打頂
打頂可抑制徒長,使主莖粗壯,減少倒伏,并使菊花分枝多,增加花蕾,提高產量,打頂的時間可根據種植的早晚和枝條的長度而靈活掌握,一般菊花一生打頂3次,第一次在“芒種”前后,植株高20厘米以上時,選晴天摘除主干頂芽,使其高矮一致,促側枝生長,個別不足20厘米的可等它長高后再打頂;第二次在“小暑”前后摘除第一次打頂后長出的長20厘米以上的側枝頂芽,促更多分枝生長;第三次在“秋分”前進行,促其多結花。
④病蟲防治
防治原則
小相菊花小相菊花
堅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防治為基礎,提倡生物防治,科學運用化學防治技術。
病蟲草害
菊花黑斑病
菊花黑斑病又稱褐斑病,菊花栽培區都有發生,病葉枯焦,影響植株生長和開花。除危害菊花外,還危害菊花、甘菊、除蟲菊、雛菊等菊科植物。
癥狀。病害先從接近地面的葉片開始,然后向上發展。病葉初期產生黑色小斑,然后擴大成圓形的斑塊或其他形狀的病斑,后期中央灰黑色,上面散生許多黑色小點即病斑的分生孢子器。
發病規律。病菌在病葉中越冬,次年4~5月發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接觸菊葉片后萌發侵入。一年中從春季到秋季都可發病,秋季遇雨病情更重。受害的程度與植株過密,長時期連栽,地表濕度大,栽培品種易感病等有密切關系。
防治措施。①實行輪作。長期栽種的應避免病菌的積累。②清除病葉、植株殘體,減少侵染源。③藥劑防治。用1%波爾多液噴灑植株。8~9月份發病高峰期可噴施35%代森鋅600~800倍液,或50%滅菌丹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400~8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用藥3~4次,對控制病情蔓延有明顯的效果。
菊花花葉病
為菊花常見病害,菊花種植區均有發生,有些菊花的發病率高達20%,致使菊花的質量受到很大影響。
癥狀。在栽培菊和野生菊植株上,通常表現為輕花葉或無癥,在某些感病的菊花品種上可以形成較重的花葉癥或壞死斑。此外,有些早期受侵染的植株,后期癥狀不明顯或消失。此病由菊花B病毒(CVB)所致。
發病規律。一般通過汁液、桃蚜、馬鈴薯蚜傳播,種子和土壤不帶病毒。
防治措施。①通過莖尖培養無毒幼苗。②物理防治。發現病毒進行濕熱處理脫毒。③藥劑防治。用25~30毫升農用鏈霉素兌水1千克噴灑病株,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菊花黑銹病
癥狀。感病初期葉片出現蒼白色的小斑點,逐漸膨大呈橢圓形突起,不久葉背表皮破裂生出成堆的橙黃色粉末,隨風飛散,大面積傳播。隨后葉片上長出暗黑色橢圓形斑點,葉背表皮破裂后又長出黑色粉末,嚴重時自上而下全株染病,致葉片干枯。該病除危害葉片外,還可危害萼片及莖,但莖上的癥狀難以觀察到。
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體在病組織中越冬,次年春天,溫度適宜時則產生夏孢子,借風雨傳播,經葉片氣孔侵入寄主體內。潛育期10天左右。發生侵染的適宜溫度為16℃~27℃,低于6℃或高于31℃均不能發生侵染。減少澆水次數和澆水量,對抑制夏孢子的萌發和侵染都有重要作用。
防治措施。①及時摘除病葉和清除重病病株,并集中銷毀。②盡量將菊花栽植在深厚肥沃和排水通風良好的砂質壤土中,加強排水管理,促進菊花生長,提高抗病能力。③新栽菊花盡可能換新土,避免連作。不換土時,盆內入新土要進行消毒處理。④藥劑防治。發病期間,可噴15%粉銹靈800倍液,1:1:200波爾多液或20%萎銹靈乳油200倍液,每隔10~15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菊花葉枯線蟲病
葉枯線蟲病屬世界性病害,主要危害菊花葉片,也能侵染花蕾和花,是菊花的重要病害之一。除危害菊花外,還危害翠菊、金光菊、大麗菊等花卉植物。
癥狀。菊花受侵染后很快葉色變淡,并有淡黃到黃褐色斑點,隨著感染部位的擴大,葉片上呈現特有的三角形褐斑,或為葉脈所限制而形成其他形狀的壞死斑塊,最后葉片卷縮、凋萎,并沿莖稈下垂,植株受害嚴重時花不發育,即使開花也長得細小、畸形,植株葉形萎縮?;ㄆ魇芎蠡ㄗ冃?,花芽、花蕾干枯或退化。
發病規律。菊花葉枯線蟲具有寄生多種野生植物的能力,能長期生活在病株或病殘體上,甚至在極小的殘葉上,還可在土壤中存活6~7個月,線蟲借助雨水和灌溉水及有病的葉、花、莖插條傳播。通過氣孔侵入后,整個發育周期在被害組織內完成。潛育期約為14天,只要溫度、濕度適宜,全年都可繁殖,在足夠的濕度和22℃~25℃適宜范圍期間,整個發育階段都有很大的活動性。
防治措施。①清除病株、病殘體,避免連作或使用帶毒土壤繁殖幼苗。工具、花盤也要徹底消毒。②露地栽培時,要盡量避免植株噴水,以減少飛濺傳播。③溫室栽植時,用40%甲醛30倍液薰蒸溫室,密閉24小時,通風后方可使用。④病區的菊苗高達10~15厘米時,可使用凡士林或其他藥劑在頸上套環,2~3天取下,以防止線蟲從土壤爬上葉片和生長點危害??蓪χl進行消毒處理,用50℃溫水處理10分鐘,或55℃溫水處理5分鐘,能有效減輕病毒傳播。⑤病區的土壤要在種植前,選用氯化苦、福爾馬林、二溴乙烷等進行土壤消毒。
(4)產品收獲及產后處理要求
小相菊花小相菊花
收獲時將花連所在的枝從分權處割下或剪下,扎成小把,以利陰干;或直接剪取花頭。隨即加工。11月上旬,視花絕大部分進入適宜采收期時,選晴天下午連花枝一起割下,分2~3次割完,掛搭好的架上陰干。全干后剪下干花。將收獲的鮮菊花置蒸籠內(鋪厚度約3厘米)蒸4~5分鐘,取出放竹簾上曝曬,勿翻動。曬3天后可翻1次,曬6~7天后,堆起返潤1~2天,再曬1~2天,花心完全變硬即為全干一般5千克鮮花能加工1千克干貨。菊花畝產干品100~150千克。以花序完整、身干、顏色鮮艷、氣味清香、無梗葉、碎瓣、無霉變者為佳。
(5)生產記錄要求
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設專人做好以下記錄:生產地點、農產品名稱,土壤耕作,施肥名稱、方式、時間、施肥量,施用農藥方式、名稱、時間、施藥用量,產品收獲、倉儲、銷售等項目的日期、方式、數量等。
(6)包裝、貯藏與運輸要求
包裝:包裝主要采用袋式包裝,包裝材料必須符合國家強制性技術規范要求。產品有明確標簽,內容包括:產品名稱、商標、產品執行標準、生產者及詳細地址、凈含量及包裝日期。要求字跡清晰、完整、準確。
貯藏:在避光、常溫、干燥和有防潮設施的地方貯藏。貯藏設施應干燥、清潔、通風,無蟲害和鼠害。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易發霉、發潮、有異味的物品混存。若進行倉庫消毒、熏蒸處理所用藥劑應符合國家食品衛生安全的規定。
運輸:運輸工具應清潔、干燥、衛生、無異味、無污染,運輸過程中應防止日曬、雨淋,通風散熱工作,嚴禁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裝混運。
  • 質量安全規定
小相菊花產地環境必須符合《無公害食品 飲用菊花產地環境條件》(NY 5120-2002)標準,產品質量也必須符合《無公害食品 飲用菊花》(NY5119-2002)標準,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記和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業投入品,推行標準化生產,切實保障小相菊花質量安全。

小相菊花專用標志使用

小相菊花劃定的地域保護范圍內的菊花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小相菊花農產品地理標志,須向小相菊花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并按照相關要求規范使用標志,在其產品包裝上統一使用“小相菊花”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