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土壤地貌情況:都督翠茗地域保護范圍內,群山連綿,層巒疊嶂,植被完好,林深竹翠;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為黃紅壤、黃壤、沙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透氣性較強;PH值5.5—6.0,有機質1.5%上下,非常適合茶樹、花卉及多種林木生長。
2.2. 水源、水質情況:都督翠茗地域保護范圍內,域內巢湖一支流河兆河穿過。地域保護范圍內還擁有象山水庫、棗樹棵水庫、青山水庫等大小6個水庫,為山區水系。都督翠茗生產灌溉用水來源于以上水系,其符合農業部公布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GB/T18407)中無公害茶葉生產關于農田灌溉水質的要求。該區水資源十分豐富、四季云霧繚繞,且春天有漫射光普照,孕育都督翠茗獨特的品質。
2.3. 氣候情況:都督翠茗地域保護范圍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6℃,0℃以上活動積溫5726℃,持續天數315天,10℃以上持續天數233天,積溫5024.6℃;日照充足,年日照時數2106小時,太陽輻射總量117.44卡/cm2;年均降水量900-1200㎜,無霜期247天。非常適宜茶樹等多種作物生長。
2.4、生態環境、大氣情況:都督翠茗地域保護范圍,地處長江與巢湖之間,離長江、巢湖直線距離分別為15公里、8公里。屬大別山余脈,境內群山連綿,層巒疊嶂,竹翠松綠,澗流潺潺,鳥語花香,森林覆蓋率高,空氣質量優,生態環境十分優異,用“藍天下白云朵朵,青山下綠水清清”來描述最恰當不過。種植園區內無工礦企業,且遠離工礦區和鐵路、公路干線,沒有污染源。種植區生態環境和空氣質量符合農業部公布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GB/T18407)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關于環境、空氣質量的要求。
合肥市巢湖市督壩鎮所轄夏店村、石塘村、聯河村、泉水村、青山村、姥山村、湖東村、壩鎮街道社區共計8個村(居)委會 。地理坐標為東經117°32′~117°39′,北緯31°17′~31°20′
4.1. 感官品質特征: 都督翠茗,外形扁平似筍,色如翡翠;湯色綠明亮;滋味鮮爽;香氣清香濃郁;葉底綠勻。其典型品質特征:色翠味鮮形如筍。
4.2. 內在品質指標:符合GB 2762. GB 2763和GB/T14456.3的要求。
4.3. 質量安全指標:符合GB 2762. GB 2763和GB/T14456.3的要求。
4.4. 產品包裝和貯存運輸:符合GB 2762. GB 2763和GB/T14456.3的要求。
3.1. 茶葉生產種植技術規范
都督翠茗生產種植嚴格按照《綠茶 第3部分:中小葉種綠茶》(GB/T 14456.3)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中的要求執行。
3.2. 制作技術規范
都督翠茗基本工序:攤青→鮮葉分級→殺青→攤涼去雜→炒壓做形→攤放揀剔→烘焙→提香→低溫貯存。其獨特加工工藝是:做形成筍、烘干固色。
3.2.1鮮葉攤青用竹墊或竹制簸箕,讓鮮葉不落地攤放。攤青使鮮葉中部分水份揮發,散發青草氣,增進茶香,減少苦澀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鮮爽度。攤青厚度一般在30毫米左右,時間3-5小時,其間要輕翻1-2次,待鮮葉失水15%—20%,含水率70%左右即可殺青。鮮葉攤青是都督翠茗制作一個十分必要的過程,是提高其品質的重要一環,是發揮鮮葉最大潛能的有效途徑。
3.2.2鮮葉分級為既使都督翠茗產品外形勻整,又便于加工,使用分級機篩選分級,分出1芽1葉初展、1芽1葉開展、1芽2葉初展、1芽2葉開展四個等級,分別付制。
3.2.3殺青分手工殺青和滾筒殺青。手工殺青:鍋溫控制在180~220℃之間,每鍋投葉量250克左右。先以抓悶炒為主,讓鮮葉溫度迅速上升,當清香透發時改用搭、抖、捺的手法進行初步造型。殺青時間6~8分鐘。滾筒殺青:目前都督翠茗殺青主要以60滾筒殺青為主。殺青時嚴格控制殺青時間,一般在90―150秒左右,最多不超過180秒,滾筒內空氣溫度應為100-120℃,操作時,注意筒溫和投葉量的調控,使之相互匹配、有效對應。殺青時間依據鮮葉老嫩及含水率的不同作相應調整,一般老葉輕殺、嫩葉及雨水葉重殺??傊畾⑶嗳~最終達到:殺青均勻、透徹,葉色暗綠、明亮,葉質柔軟、失水,用手緊捏葉子能成團,稍有彈性,嫩莖不易折斷,且有清香,無紅梗。
3.2.4攤涼去雜 殺青葉下機后,用風機快速冷卻,及時散發熱量和水蒸汽,再放于陰涼處進行薄攤回潮,歷時約15~30分鐘,待葉芽頂部回軟后,篩去茶末、簸去碎片。
3.2.5炒壓做形 手工炒壓做形與機械炒壓做形相結合。手工炒壓做形:鍋溫90~60℃,由高到低,逐漸遞減,時間15~20分鐘。前期以炒壓做形為主,中后期結合翻、抖、理、捺、搭等手法,使茶條形成直、圓、平的筍狀。待炒至六成干,茶條基本固定即可起鍋。機械炒壓做形:使用多功能理條機進行。一般以170-150℃(理條機槽內空氣溫度)為宜,剛開始時溫度要偏高,由高到低,時間6~8分鐘;要均勻投入攤涼去雜葉,每槽投葉量視鮮葉老嫩程度而定。當茶葉理成直、圓、平的筍狀、七八成干時即可下鍋攤放。
3.2.6攤放揀剔 將做好形后的茶薄攤回潮,一般應盛放在竹匾內,輕輕壓實,以保持形狀和均衡水份。攤涼回潮時間40―60分鐘。同時,人工揀除不合標準的茶條、茶梗、老片和茶果等,后用篾篩去除碎末。
3.2.7烘焙 分初烘、復烘、足烘三次。手工烘焙與機械烘焙相結合。手工烘焙:初烘溫度80℃左右,每烘1000克左右,烘8~10分鐘。茶葉初烘后要進行充分攤涼,以促使在芽葉內外水份分布均勻,為后期充分干燥打下基礎。復烘溫度60℃左右,將兩籠初烘葉并一籠,時間10~15分鐘,復烘后茶葉放入篾簍,次日足烘。足烘采用低溫碳火長時間烘焙,溫度50℃左右,將兩籠復烘葉并一籠,時間20~30分鐘,至足干即可。機械烘焙:選用往復式全自動熱風烘干機。初烘溫度控制在110℃左右,具體溫度視理條葉干度、葉質和烘干機功能而定,時間4~6分鐘。復烘控制在90℃左右,待烘到八成半至九成干時,手抓芽葉有刺手感適度。每次烘后的茶胚,要輕放于竹匾中攤涼散熱約30分鐘以上,讓茶胚中水份重新分布達到平衡,以防芽頭內潮外干,不易后續烘干。足烘,采取“低溫長烘”的方法,溫度控制在60℃左右。烘至葉色翠綠、香氣陣發,用手碾茶梗成粉末狀即可。
3.2.8提香 用提香機提香,將提香機溫度調到140℃左右進行提香,時間30分鐘左右,然后出機攤涼。
3.2.9低溫貯存 茶葉冷卻后,放入鐵桶內密封,低溫(4-12℃)干燥下保鮮。
5.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標志。
5.1.1生產經營的農產品嚴格來自登記確定的地域保護范圍;
5.1.2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5.1.3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范,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5.1.4具有地理標志農產品市場開發能力。
使用農產品地理標志,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標志使用協議,在協議中載明使用數量、范圍及相關責任義務。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持有人不得向地理標志使用人收取使用費。
5.2. 產品地理標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5.2.1可以在產品及包裝上同意使用農產品地理標志壩鎮都督翠茗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注形式;
5.2.2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志,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5.3. 產品地理標志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5.3.1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5.3.2保證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5.3.3正確規范使用農產品地理標志。
5.4. 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持有人和標志使用人,對地理標志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5.5.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志和登記證書。
5.6. 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志進行社會監督。
- 中文名
- 都督翠茗
- 產地名稱
-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
- 品質特點
- 外形扁平似筍,色如翡翠
- 地理標志
-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
- 批準文號
- 國家農業部第2651號公告
- 批準時間
- 2018年2月12日
都督翠茗產品特點
都督翠茗產地環境
都督翠茗土壤地貌
都督翠茗水源水質
都督翠茗氣候情況
都督翠茗生態環境
都督翠茗歷史淵源
都督翠茗生產情況
都督翠茗產品榮譽
都督翠茗地理標志
都督翠茗地域保護范圍
都督翠茗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